愤气填膺的成语故事


愤气填膺

拼音fèn qì tián yīng

基本解释填:填塞;膺:胸。愤怒之气充满胸膛。形容十分气愤。

出处宋·张孝祥《六州歌头》词:“使行人到此,忠愤气填膺,有泪如倾。”


暂未找到成语愤气填膺 的典故!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愤气填膺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迷而不反 晋 陈寿《三国志 魏志 钟会传》:“若偷安旦夕,迷而不反,大兵一发,玉石皆碎。”
径情直遂 《歇冠子 著希》:“夫义,节欲而治,礼,反情而辨者也。故君子径情而行也。”
不敢苟同 叶赫那拉·图鸿《乾隆皇帝》第一章:“兄台这般说话在下可不敢苟同,红花会劫富济贫,替天行道。”
节用裕民 荀况《荀子 富国》:“足国之道,节用裕民,而善臧其余。”
囊萤映雪 元 贾仲名《萧淑兰》第一折:“虽无汗马眠霜苦,曾受囊萤映雪劳。”
首身分离 《战国策·秦策四》:“刳腹折颐,首身分离。”
扬幡擂鼓 清·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28回:“如今是扬幡擂鼓,弄至大家都知道了,都看见了。”
主忧臣劳 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越王勾践世家》:“臣闻主忧臣劳,主辱臣死。昔者君王辱于会稽,所以不死,为此事也。”
出头露面 明 施耐庵《水浒传》:“孙二娘从小出头露面,况是过来人,惯家儿,也不害什么羞耻。”
饿虎吞羊 《清平山堂话本 五戒禅师私红莲记》:“一个初侵女色,由如饿虎吞羊。”